美国之窗
美国概况 美国历史 美国政治 教育体制 生活习俗 旅游指南
您的位置:首页>教育体制>美国大学简介>纽约大学 -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 New York University

一、校况简介
 纽约大学成立于一八三一年,创校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学校之成立原始于
一群热爱教育的纽约市民,鉴于一八二八年伦敦大学的成立,进一步体认到纽约人也应
该有自己的大学,于是创立了纽约大学,第一任校长为Albert Gallatin先生。创校
之初,只有一百五十八位学生及十四位教授,至今已有超过四万陆仟位的学生,分别来
自于美国五十州及世界一百二十个国家,而教授人数也超过了五仟位以上,成为全美最
大的一所私立学校。该校并在三千多所大专院校中,跻身于只有廿七名私立学校组成的
全美著名大学联盟,这一切均可归功于纽约大学办学的成功。
 纽约大学基本上是以华盛顿广场为学校的心脏,向外做辐射状的分散。大部分的校舍
集中于下城,但也因着学院的不同而遍及整个曼哈顿岛,如牙医学院位于1st Ave.与
26街交口处,医学院及附设医院亦在1st Ave.及卅二街附近。在继续教育学院 (The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则位于中城,只要触目所及插有紫色旗帜(
素有「紫色联盟」之称),写着「NYU」 或绘有火炬图案(纽约大学的校征)即可辨认
此一建筑为纽约大学所有。
 纽约大学当初建校的精神既是提供更高深的学问去激发个人在商学、科学、艺术及至
于法律的潜力,并同时兼容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念。这一观念之所以能够被彻底实践,
并造福许多纽约大学的学生,其原因是由于纽约大学地处全世界文化及金融中心--纽约
市,使得纽约市大部份的资源均能被学校所用。如博物馆、画廊、音乐厅等,提供了学
生们实地去印证所学;更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市也提供了许多实习及工作的机会,让大多
数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可以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发挥学以致用的精神。例如电影、
电视科的学生有机会去电视台实习;旅馆管理的同学可以到旅馆去实习;而主修社会工
作的学生,更有机会去谘商社会上的老人或精神病患,及日益严重关于homeless的社
会问题。这优厚的条件是其它一般大学城学校所不能向背的,也不啻为纽约大学学生在
日后谋职或就业生涯铺上了平坦的前景。
 一般而言,纽约大学较为偏重人文艺术及社会科学,举凡在这些方面的校友们大都有
杰出的表现。纽约大学曾出过十二位首级人物,另外如小约翰甘乃乃、辜振甫、陈履
安、马英九等几位名人也皆为纽约大学的毕业校友。而同学们在校友优异表现的带动下
,莫不呈现一股蓬勃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同学就地讨论功课,或
在华盛顿广场发表自己的作品或理想,使校内处处弥漫着独立研究思考的风气。

二、系所简介
 纽约大学共有十三个学院及六个中心分布于曼哈顿,其中大学部设有四个学院及八十
余系及各种系际合作的课程;研究所则有十一个学院七十五系,所提供的课程超过二万
五千种,而所提供的学位也有廿五种之多。研究所偏重于人文、社会及艺术方面的人才
培养,一般说来(除一些特殊科系外)各研究学院,均同时提供硕士及博士的课程。其
中还包括海外进修课程,例如欧洲、南美洲的暑期课程,及实际至社会或医院实习机会
,课程的安排多元而丰富,大致倾向于实用、应用为主。
 该校现有的学院依序为(1)文理学院(The College of Arts & Science),成
立于一八三二年,提供B.A.学位,院内包括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多种科系。(2)法律
学院(The School of Law)成立于一八三五年,为全美最古老的法律学院。该院提
供专业性的法律训练,享有极高的声誉。(3)医学院 (The School of Medicine
and Post-Graduate Medical School) ,成立于一八四一年,设备新颖,并拥
有自己的附设医院,每年超过六十万人次的病人定期和Bellevue医学中心交换临床教
学经验,提供学生一个良好而完善的学习环境。(4)牙医学院 (The College of
Dentistry)成立于一八六五年,为全美第三古老的牙医学院,并且为全美最大的私立
牙医中心。该学院附设戴维.凯利斯医学中心(David B. Kriser Dental Center
),兼重临床、实验及教学三方面。(5)文理研究所 (Th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成立于一八八六年,提供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其中Courant
Institute 以研究数学与流体力学扬名于世界。(6)教育学院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Health, Nursing and Art Professions),成立于一八九○年
,为纽约大学最大的学院,提供的课程也最为繁多及复杂,但大致以其内容均和教育及
人文有关,故统称教育学院。(7)商学院 (The Leonard N.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 of the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成立于一九○○年,研究所原位于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上,拥有会
计、税法、商业法、财务、管理及营销等各种细分的专业学科,为纽约金融中心造就许
多人才。在一九九二年秋已迁回总校区,目前在全美MBA研究所中排名第十六名,且仍
在不断上升中。(8)继续教育学院(The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成
立于一九三四年,提供应用性的课程,如房地产、投资学等课程给在职人士或失学有心
再进修的人士利用。(9)公共行政学院 (The Rebert F. Wagner Graduate
School of Public Service) 成立于一九三八年,有联合国总部提供国际课程的
人力及资源。(10)社工学院(The School of Social Work)成立于一九六○年,
则偏重于社会工作及公共政策的专业训练。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负有盛名的艺术学院 (
The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成立于一九六五年,设有电影、电视、舞蹈、
设计等科系。一方面由于地缘,一方面也由于师资的优异,使其得以培养了许多优秀的
人才,如奥立佛.史东、史帕克.李,及台湾新锐导演李安均是杰出校友。
 行笔至此,不难发现纽约大学的特色是偏重理论与实务结合。旨在培养学生除了严格
的学术训练之外,更能将所学所长应用于未来的生涯中,以面临社会的激烈竞争及挑战
。

三、研究设备
 纽约大学虽然没有美丽的校园,但是研究设备及图书数据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全校共
有五处独立的图书馆,还不包括各学院系专业的图书馆。总图书馆(The Elmer Holmes
Bobst Library and Study Center),拥有超过二百万册以上的藏书及当代期刊
,各式文献手稿及一个现代化的视听中心。视听中心珍藏大量录音带、录像带,供学生
选借欣赏。The Law Library藏书超过七○万册,举凡法律历史、法理学、犯罪学、
生物学、税法、国际法...等有关法律的专业丛书,皆有计划地予以收藏。
 其它如 The Frederick L. Ehrman Medical Library, The John and
Bertha E. Waldmann Memorial Library, The Stephen Chan Library
of Fine Arts 等,提供商学、医学、艺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各馆藏书也均超过十
万册。
 学校的计算机设备完整,除Computer Science本身系馆的设备外,另开放五处计算机
中心给一般同学使用。小至个人计算机,大至各种计算机工作站及计算机网络一应俱全,并可
和全世界一千多个大学及研究机构联机,使得数据的撷取与处理迅速而正确。
 另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大学的艺术风气兴盛,不但拥有二个私人的画廊,经年提供艺术
系的学生在此定期个展或联展。同时,收藏有美洲及欧洲十九至廿世纪的雕刻、绘画及
艺术作品。另外,还拥有二个私人的剧场,提供给音乐系、舞蹈系或电影、电视的学生
发表作品。
 虽然纽约大学没有私人的校园,却拥有一个设备良好的运动场,包括室内游泳池、健
身房、室内外网球场、壁球场、篮球场、三温暖室等。并且定期在每学期初举办运动课
程,如水上芭蕾、爵士舞、剑击、韵律舞、瑜珈等,使得NYU的同学在努力课业之余,
也有一个良好的场所去锻炼身体,维持健康。

四、中国同学会概况
 中国同学会--目前在NYU的中国同学会共有四个团体,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同学们所组
成的「自由中国同学会」(研究所);一个是大学部中国同学会组成的「梅社」;一个
是来自大陆的学者与学生所组成的「联合会」;另一个则是来自香港的「香港同学会」
。目前来自台湾在此攻读研究所以上学位的学生约有三百人左右,正式缴年费(十美元
)且填写数据入会者约二百位,当然其中还包括了少数的大陆、香港或大学部学生。同
学会的成立大约在十年前经由一些热心的学长们照顾学弟妹们的情况下慢慢蕴育而来。
由原本十几人的组织而成为今日约二百人的团体。每年四月或五月正式改选会长并召开
会员大会,同学们欲加入会员均有一定的程序。
 同学会每月例行发行会讯,公布活动讯息并刊登廉售广告、租屋等各项消息。平时除
了有定期会员大会外,去年所举办的活动包括:新生座谈会,并办理临时住宿及接机服
务、迎新活动及郊游旅行。此外还有每月一次的电影欣赏,使同学们在忙碌课业之余,
享受片刻的调剂。(一九九三)

教育体制

 

 

 

iTypeUSA.com - 美国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0